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学长话“申请”

广告传媒专业留学|2015年08月10日 14:47
美国大学新闻专业课程全面,教育水平先进,而且就业机会多,薪资高,所以吸引了很多中国留学生。哥大的新闻专业也是优秀留学生的选择之一

  美国大学新闻专业课程全面,教育水平先进,而且就业机会多,薪资高,所以吸引了很多中国留学生。哥大的新闻专业也是优秀留学生的选择之一。本文中,金东方留学为大家介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申请信息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确实是金字招牌。下面阐述哥伦比亚大学的招生、培养模式、毕业前景三块内容,对总结了一些申请建议,或许看完后,你会觉得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。

  

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学长话“申请”

 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如何招生

  昨天见到了一个假期没有见面的教授Dale,他刚好在办公室里看新一轮的申请材料,便向他了解一下新闻学院的招生过程。

  哥大新闻学院内的几乎每位教授都会被分配一定数量的申请材料,每位申请者的材料都会经过三个教授同时查看。首先,每位教授将独立阅评诸位的材料,其次,每位教授再将初步遴选出来的申请人在委员会上共同讨论,最终确定要哪个不要哪个。教授的评选,一般都会很负责,因为“谁都不想教无聊平庸的学生”。你把他们搞进来了,就要负责到底。

  以Dale为例,他在每份申请材料上几乎都要花1-2个小时。(一套完整的哥大ms材料有表格、3封推荐信、2个essay、1个writing test和国际学生的toefl成绩)。他说,自己心目中好的申请人,能让他感觉到“smart”“passionate”。太书呆的不可以,因为这一行要跟很多人打交道。我说,申请文书是软的东西,不是有可能做假吗?Dale说,有这么多材料综合在一起,做假肯定是会被发现的——essay别人帮你写得再漂亮,还有一层writing test兜着呢。

  这几年学校招生国际化趋势渐强,概因美国学生能力稍显逊色。这点我在学校所见确实如此,相比经历简单的美国同学,很多国际学生都魅力十足。

 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“培养模式”

  与大多数美国的传媒专业一般两年的课程设置不同,哥大的新闻项目MS只有10个月,MA9个月。

  这样的设计是因为,学校招收的对象不少是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人。这帮人并没有多少时间愿意在学校里混,因为这个行业更像一门技术,不是学术,不是用时间泡就能泡出成果来的。如果真的有想往深度方向拓展的,你也可以在MS的基础上继续申请MA, 这样综合起来也是差不多2年的program了。

  所以可以想见,哥大这个program,肯定不会有什么理论的东西(主要指MS),大部分时间就是操作操作再操作。教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newsroom里的编辑和记者。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,就在纽约街头乱窜了。每一天都会为新的选题发愁,找人,写作,编辑,成稿,再进入下一轮选题,再循环。这是一般的流程。

  第一学期是基本的采写能力训练+技能选修+特色选修+新闻伦理法律商务历史的打包课;第二学期则更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seminar+workshop+elective。课程都选择介绍都在网站上可以找到。

  这些课程的内容,可以想见,是完全建立在美国价值观上的,与我们的体制几乎完全不相容。这也是很多同学问的:学西方的那套,国内媒体生态如此,你回来可以用吗?

  这是个稍加思考就可以破解的问题。因为来到哥大新闻学院的前提假设是,你在国内已经是个有潜力的记者了,你知道在国内可以如何做新闻,写新闻,不是来这从零开始学。更多的是如何看待和观察这些东西方的这种“不同”。如果把新闻看作学科,则需要学习他们如何严谨地设计教学体系;如果把新闻看作行业,则要观察他们的专业主义到底是个怎么回事。

  另外,我也相信,世界上所有新闻人的最高标准都是相似的,就是对真相事实的表达,对权力的社会监督,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等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由于社会环境的不通,国内新闻人的追求甚至更强于美国人。

  地处纽约,哥大jschool优势在于除了文化多元,还在于这里还是传媒之都,授课者不能说全是业内的大师级人物,但在电梯里碰到普利策奖得主(Dale就是其中一个)是稀松平常的事。初听这谁谁谁是NYT,WSJ,CNN,ABC什么的,总觉得牛得不得了,现在真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——不是因为习惯成自然,而是你换个角度想,在国内某大学稍好的新闻学院,请个南方周末新华社cctv的资深记者来讲个课,有什么大不了的么?所以不是他们有多牛,只是在这一行,美国的标准界定了世界的行业标准而已。

  回到“培养模式”原题,哥大新闻学院的培养目标简单到粗暴,就是职业新闻人。好处是,明了直接,就业导向明确;坏处是,如果你没想好做一个职业记者就来了,这10个月会过得无比痛苦,因为基本没有别的逃路。

  哥大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

  我敢断言,如果能熬过这10个月的风风雨雨,就业肯定不是问题。但不代表你一开始就能轻松地不把它当个问题。事实上,很多人从一入校的时侯就开始“处心积虑”找工作了。

  在这上面,我觉得美国学生与国际学生不同,国际学生里英语做为第一语和第二语的又有不同。中国学生尤其特别,英语第二语不说,而且即不像西班牙语(比如南美的同学)那样能找到西班牙语媒体工作(这边hispanic媒体很多),也不像欧洲同学潇潇洒洒想留便留,想走就走。我们有点尴尬,都想着“出来了就别回去了”。但是如果真拿第二语跟人家美国孩子拼,10个月也难以拼进CNN啊.

  我知道的,上届一位师姐去香港南华早报了,现在的beat是banking;上上届的师哥还在纽约,转读了会计;还有一位更久远的师兄继续读了MBA后在华尔街hedge fund工作。国际学生做财经类的新闻是比较容易入手的,你看三位前辈不约而同都在财经的圈子里。

  我了解每个人都想看看前辈是怎么过河的,自己也好能摸摸石头。可是我宁可希望在一开始的时侯,对工作有更多的想象力——不是以“去哪里”为目标,而是以要“做什么”为目标。这也是我接触好多同学都说的,“我以后想去哪哪哪”。比如想去“华尔街”,其实说的是“第一目标是挣钱”;去“凤凰卫视”,说的是“专业的华语新闻”,等等。但挣钱和做专业新闻,还有N百种实现的途径,不一定是华尔街或者凤凰卫视。我愿意相信,想赚钱站着也能把钱赚了,想做专业新闻的,去cctv也能做了。

我要咨询

您的姓名 所在地区
联系电话 QQ
意向国家 邮箱Email
咨询内容
 
留学专业大联盟